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天(1日)共同發表「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透過影像裝置,讓醫護人員不用頻繁進出病房就能掌握患者生理數據,相關科技已經運用在北醫臨床,大大提升整體醫療照護品質。
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穿脫隔離衣進出病房的頻率以及降低感染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跟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打造「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透過影像裝置,讓醫護人員不用與患者面對面就能掌握生理數據。
工研院執行長鄭仁傑指出平台科技亮點,就是運用病床前的鏡頭來觀察患者臉部血管變化,透過AI演算,不用1分鐘就能掌握患者的心律狀況,如果有異常,馬上透過物聯網通報到護理站。他說:『(原音)病房內它會偵測你的心跳,就是用光學影像,第二個是貼了感測器去偵測心跳呼吸,另外還有紅外線感測你的溫度。一般病人的呼吸、心跳、心律可以監測,可以促進護理人員專心護理上不用分心,且這次防疫中,可以不用進到病房接觸病人。』
北醫院長陳瑞杰表示,醫護人員平均一天要進入病房約12到15次,但透過這套系統,不僅可以給患者更長的休養時間,也能減少醫護人員感染風險,確實能有效運用在醫院的感控防疫,因此,未來也會用在加護病房以及長照服務。他說:『(原音)還要發展到加護病房,因為這一次冠狀病毒後,整個醫療必須要改變,所以說今日防疫、明日長照。』
其實這套系統並非因應疫情才推出,而是北醫過去為了備戰長照服務就開始投入規劃,如今時機成熟,正好可以投入防疫工作,而這套系統已經引起國外廠商注意。在台灣防疫備受國際肯定的同時 ,醫療科技的軟實力也正在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