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108學年度新任長官介紹~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峯院長、跨領域學院張佳琪院長、教務處梁有志教務長、學生事務處林秋芬學務長、人體研究處李岡遠人研長

臺北醫學大學108學年度有5位長官榮膺新職務,分別為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峯院長、跨領域學院張佳琪院長、教務處梁有志教務長、學生事務處林秋芬學務長、人體研究處李岡遠人研長,他們將以所學專業領導各單位開啟嶄新的風貌。

 

▓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峯院長
臺北癌症中心新任院長邱仲峯教授,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第24屆)、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及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校內醫學系教授、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教授、臺北癌症中心質子中心召集人、國民健康署國家型3年計畫「安寧靈性關懷人員培訓與民間宣導推廣計畫」主持人、臺灣放射腫瘤學會常務理事。【圖:臺北癌症中心新任院長邱仲峯教授】

邱院長自1994年7月進入北醫大體系,期間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副院長,臺北癌症中心執行副院長等職位。他同時也是放射腫瘤專科醫師,平日看病重視專業且態度積極,深獲病人及家屬的肯定及信賴,曾入選《商業週刊》「全國百大良醫推薦榜」。除熱心於癌症患者診療照顧之外,更是國內安寧療護及靈性關懷的大力推動者,自1990年擔任全國第一位安寧病房住院醫師迄今,臨終病人的全人照顧一直是邱院長的職志。近年來更受國民健康署的邀請,主持全國計劃推動及制定靈性關懷的指引及課程,兩年內已把全國安寧病房的靈性關懷覆蓋率提升至78%,並担任第二次安寧政策白皮書的委員之一。由於熱心致力推廣安寧及靈性關懷的公益活動,故榮任財團法人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董事長及財團法人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多年。

臨床加上行政的工作外,邱院長也注重研究,迄今已發表106篇論文,其中84篇SCI論文、執行22件科技部計畫。尤其著重於先進放射線治療,2014年與中國附醫、奇美醫院團隊合作,研發標靶藥物搭配傳統放射治療的肝癌新療法成果,刊登於國際放射腫瘤領域排名最高的國際放射腫瘤學期刊《IJROB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6年引進「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MRgFUS),讓病患局部腫瘤控制與疼痛緩解,為全球最多個案的醫院,同時成果發表在骨科排名第1的骨與關節外科雜誌《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JBJS》。

邱院長在2013年8月臺北癌症中心奉准成立後即擔任副院長,輔佐創院院長彭汪嘉康院士開展院務。2017年4月升任執行副院長後,積極推動「Watson AI 人工智慧癌症治療決策輔助系統」,累積了1,200例經驗,並於2019年在《ASCO》共同發表兩篇文章。同時負責籌畫北醫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的建置與發展,導入最先進的超導型質子機,這也是全球的第10部及臺灣的第1部。

邱院長表示,接任院長後首要任務將如期、甚至超前完成臺北癌症中心大樓與質子治療中心兩項重要興建工程,同時把臺北癌症中心的臨床業務和北醫附醫銜接為一體,在北醫總校區建置最先進最完整且智慧化的癌症臨床試驗中心、癌症日間藥物治療中心及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中期將努力發展臺北癌症中心為北醫體系所有附屬醫院在癌症研究、教育與新創的總部;長期目標則會朝成為一流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目標邁進,打造臺北癌症中心成為北醫大的國際品牌。(文/臺北癌症中心)

 

▓跨領域學院:張佳琪院長
張佳琪院長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及臨床護理研究所主修老人護理學,於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取得護理博士學位。擅長高齡跨領域教學及研究、及失智症預防及問題行為。主要研究領域為失智老人營養及進食相關議題。

曾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病房擔任護理師,也曾任教於長庚技術學院及中國醫藥大學。現任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院長,同時擔任高齡健康管理學系教授與展齡服務暨研究中心主任。致力培養具廣度的生醫人才、推動高齡福祉並活躍於各學術團體活動。【圖:跨領域學院新任院長張佳琪教授】

張佳琪院長自2007年進入北醫大體系,擔任護理學院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系主任期間,成功調整發展方向與課程定位,並協助碩士班的設立,致力於高齡服務的人才培育;也創立了北醫大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並積極參與推動,致力於長期照護相關人才的培育;並與本校進修推廣部共同推動「樂齡大學」,為全國醫學大學中唯一率先設立者,對推動高齡教育不遺餘力。

此外,協助設置了北醫大學護理學院展齡服務暨研究中心,並長期推動老人關懷據點,落實社區服務及社會責任;更建置了學生訪視獨老機制,持續關懷地方獨老並強化學生社會服務精神及落實社會責任。已榮獲國家級研究計畫包括:科技部、國衛院、教育部、勞研所、縣市政府等,實為一優秀的年輕研究學者。曾榮獲臺北醫學大學師鐸獎、優良導師、教學優良教師等殊榮。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是張佳琪院長的教育理念。今後,將帶領跨領域學院下「跨領域學習中心」、「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及「數位自學中心」,分別在跨領域課學程、打造階段式生醫創新創業學習路徑、利用數位自學培養數位智能等主軸方面發展。帶領學院整體品牌經營,擴大社會影響力及系統性拓展國際連結。推廣北醫大跨領域教育,培養未來具廣度的生醫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文/跨領域學院)

 

▓教務處:梁有志教務長
梁有志教授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事技術學系、臺灣大學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現任本校醫學科技學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及醫學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教授。曾擔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研究員、研究部副主任,及本校實驗動物中心主任、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主任及醫學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主任、人體研究處人研長,本校衍生新創公司永昕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圖:新任教務長梁有志教授】

梁教授的研究領域為腫瘤生物學,早期的研究多數在探討天然物抗癌及抗發炎的活性及機制。在分析茶葉活性成分的研究上曾經獲得美國科學資訊所(ISI)頒發的「經典引文獎」(Citation Classic Award)。而在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抗癌活性時意外發現其具有降血糖的活性,因此獲得中華民國及美國的專利。之後的研究偏重在腫瘤細胞之訊息傳遞與基因調控以及抗癌藥物的開發。在本校服務期間曾獲得兩次學術研究獎。

在北醫附醫服務期間兼任附設醫院臨床(人體)試驗委員會(TMUH-IRB)執行秘書,大幅翻修標準作業流程,接受並通過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評鑑。2009年本校統合學校及三家附屬醫院IRB,成立臺北醫學大學聯合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TMU-JIRB),梁教授除擔任第一任的執行秘書,重新撰寫標準作業流程,建立線上申請與審查系統,並協助通過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評鑑以及亞太地區倫理審查論壇國際評鑑(FERCAP),成為臺灣第一個通過FERCAP評鑑的大學。

梁教授擔任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系主任期間,除致力於提升教學成效—編撰新版「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評估」(OSCE)教案手冊、實施OSCE測驗及總整課程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課程分流計畫;並擴展學生多元專長—開設生技產業實習及生物資訊學課程;推動國際交流—聘任外籍客座教授、建立日本北海道大學與金澤大學交換學生制度,以及喬治亞大學雙聯學位制度、開啟學生赴美國亞特蘭大兒童醫院實習;制度化系務工作—制定各種辦法、每週發送《醫技週報》。此外,創立醫學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建置食品安全檢驗研發中心、成立系史室、通過系所評鑑等。在本校服務期間多次獲得優良教師獎,並於107學年度獲得校級優良教師獎。

2017年卸任系主任後,即擔任人體研究處處長,在人研處期間致力於提升本校附屬醫院臨床試驗的量能,完善各種電子化系統、提供精準醫學檢驗技術平臺、優化人體研究審查品質及協助附屬醫院取得「美國臨床研究受試者保護評鑑認證」(AAHRPP)再認證。為凝聚一校三院臨床試驗能量,首次舉辦北醫體系「臨床試驗共識營」,針對建置智慧化整合性的管理平臺、完整的主持人自行發起之臨床試驗輔導機制,以及提昇臨床試驗收案率、擴大醫師參與臨床試驗等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為了培育臨床試驗的人才,在臨床醫學研究所下設立了臨床試驗組,自108學年度起開始招生。歷經兩年的努力,臨床試驗的新案每年超過160件,收入已達1億4千萬以上。

教務長表示,北醫目前穩定且持續地朝向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的目標邁進。此次接任教務長,除將持續推動研究所及大學部課程整合,發展一學院一教學特色,並精進臨床教育,亦加強創新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引導學生應用資訊科技適性學習,提升學習成效,培育兼具人文關懷、創新能力及國際觀的生醫人才。(文/教務處)

 

▓學生事務處:林秋芬學務長
新任學務長林秋芬教授是護理行政管理專家,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選才、育才、用才和留才都有相關學術研究和實務經驗,也是本校醫學研究所跨領域醫學組畢業校友。

其曾任北醫大的教務處課務組主任、秘書室秘書、人事室主任及護理學院副院長等職務,也曾任雙和醫院開院的第一任護理部主任,她於教務處服務期間,建立了學生網路選課和全校統一通識教育的開課/選課制度;在秘書室期間則負責全校行政單位的作業流程簡化和統一的工作,並通過兩次ISO國際認證;擔任人事室主任期間,統一學校和附屬醫院的人事法規,加強學校與醫院間的人事交流,並推動活水計畫,使學校的人事制度更加活化,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更有彈性。而在雙和醫院護理部時,正逢臺灣護理人力極度短缺,卻於4年的服務期間讓該院護理部運作制度化,護理人力從不到100位增加到900餘位,病房從100床開到900多床,且通過各式各樣的醫院評鑑,更於開院3年半就榮獲行政院衛生署「優質護理職場─特色競賽」區域醫院金磁獎(冠軍)。【圖:新任學務長林秋芬教授】

林教授除了用心教學、積極研究外,也參與各項社會服務工作,於2015年榮獲「全國傑出護理人員專業貢獻獎」,並在國際護理師節大會上接受表揚。擔任護理學院副院長期間,除積極推動學院教學特色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更帶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社會服務、關懷弱勢族群、服務獨居長者、提升社區領袖的長照知能等,期待社會能因為有臺北醫學大學而所有不同。同時也透過教學創新和多元彈性,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能、跨領域學習、創新創業、數位應用、人文關懷、社會服務和國際競爭的能力。今後將繼續秉持過去的教學、研究、服務與行政的熱忱,跟著全校師生一起學習和服務,進行全人教育,培養具有就業力的學生。(文/學生事務處)

 

▓人體研究處:李岡遠人研長
新任人體研究處人研長李岡遠教授為本校醫學系第29屆校友。畢業後於林口長庚醫學中心接受完整住院醫師訓練,升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初期接受醫院公費至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今Imperial College London)國立心肺研究所(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進修呼吸臨床藥理學並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續於長庚醫院從事臨床服務並擔任醫生科學家,主管胸腔內科實驗室,並晉升為副教授級主治醫師。2013年返校服務,歷任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內科部副主任、研究部主任及醫學院醫學系胸腔內科學科主任、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博士學程主任、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圖:新任人研長李岡遠教授,同時也是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人研長始終本著臨床和研究合一的精神,從事臨床服務及醫學研究。帶領雙和醫院胸腔內科團隊的數年間,已經在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的領域,在國內建立領先的地位。在建立符合國際指南標準診治流程後,一方面承接國際藥廠的全球臨床試驗,提供病人更進階的治療機會以及參與新藥上市的過程;一方面在完整病人管理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轉譯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異常的發炎基因調控及空氣污染的病生理影響,以及肺癌的免疫微環境研究,讓北醫大成為國內該領域的研究重鎮,並具國際知名度。

隨後在時任醫學院院長的黃朝慶教授支持下,成功經營北醫大胸腔科(TMU-Chest)這個品牌,得到國內同儕以及民眾的肯定。2017年代表北醫大胸腔學科成功當選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並擔任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小組召集人。此外,還當選亞太呼吸醫學會(Asia-Pacific Society of Respiration, APSR)氣喘委員會主席。在這個基礎之下,TMU-Chest訂下領導東南亞,結盟東北亞,再進軍歐美全球的發展策略,並逐步實現中。

人體研究是實踐基礎及轉譯研究成為實用的醫療及產業的重要過程。這是北醫大有別於其他大學的特色和使命。積極參與全球臨床試驗,不僅可以讓北醫大成為國內外最頂尖的醫療重鎮,並且可以擴張健保之外的醫療版圖和營運規模。而北醫大更重視透過研究者自行發起的臨床試驗案(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s, IIT)來孵育體系內的基礎和轉譯研究,成為造福人類的醫療健康產品及產業。未來除了新藥研發外,將聚焦於北醫大最具特色的領域,例如生醫醫材,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以及人工智慧醫療上,以加速北醫大在這些領域的成果和地位的奠定。(文/人體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