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2019年新春,元宵佳節在即,建煌在此先祝福大家,元宵快樂,諸事大吉。
回顧過去一年,北醫大在全體同仁齊心努力下,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包括2月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連續5年(2018~2022)共13.35億元,整體在全國大學排名第9,私立大學排名第1。此外,在國際表現上,QS 2019世界大學排名,北醫居世界第362名;THE 2019世界大學排名,北醫排名521名,較2018年進步96名,位居國內第5;更在THE 2019「臨床、臨床前期與健康」(Clinical, Pre-Clinical & Health)領域排名上,北醫大幅躍進118名,獲得全球217名的殊榮,在國內僅次於台大,名列第2。今年1月THE「2019年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本校大幅進步14名,位居37名,與國立清華大學並列全國第4。【上圖:2019年開春,北醫獲THE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第37名】
《遠見雜誌》公布2018年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北醫大在醫科大學、私立大學、生師比、學生平均使用經費、圖書資源平均每位學生金額等5項,均為全國第一,在在了展現國內外對北醫近年的整體校務發展及國際化的高度肯定。
在教育面向上,北醫於2018年4月正式成立跨領域學院,下設跨領域學習中心、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數位自學中心,啟動本校跨領域教育,特別將杏春樓1樓及B1逾 500坪的空間,提供學生學習交流及創新創業的場域,培養他們成為具廣度的生醫人才。此外,獲教育部體育署頒發2018「體育績優學校」殊榮,全國僅北醫與臺大獲得,表示過去本校挹注體育教學、活動推廣、運動競技及場館建設的努力,開花結果。【上圖:林建煌校長(左)代表學校接受《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左)頒贈獎牌】
【左圖:學生在跨領域學院公用空間內自主討論】【右圖:2018年9月林建煌校長(右)代表學校接受教育部林騰蛟次長(左)頒發2018體育績優學校獎座】【下左圖:科技部邀請本校林建煌校長(右2)、臺北榮民總醫院張德明院長(左1)、臺灣大學醫學院鄧述諄副院長與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共同啟動醫療影像資料庫】
在研究面向上,106學年度研究計畫總經費,較上年度大幅增加6.04億元,達18.8億元;科技部計畫執行件數106學年度396件,經費達7億元,也較前一年度成長2億元。
過去一年,北醫將研究逐步聚焦於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人工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同時也獲得許多大型研究計畫支持,如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Global Taiwan癌症轉譯研究中心計畫、衛福部第三期癌症計畫、科技部巨量影像資料庫建立與應用計畫,及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計畫等,將北醫研究的能量與成果展露無遺。
在醫療方面,2018年4月成立了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整合北醫附醫、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的臨床醫師及學校相關基礎研究教師,為國內首家擁有逾百位神經醫療領域醫師及教師專業團隊的中心,同時購置亞洲首部ROSA Spine機械手臂,可望展開本校研究與醫療服務的新頁。【圖: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左圖)已於2018年成立,雙和校區即將於今年4月動工(右圖)】
本校配合臺北市社會局長照政策,北醫附設醫於2018年4月成立信義區石頭湯據點,萬芳醫院則於2017年設立的第一個文山區石頭湯服務站,推出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劃;而北醫附醫、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為配合衛生福利部的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制度,於2018年陸續成立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共好健康照護網、共好合作聯盟等,透過電子轉診平臺、雲端資訊,落實診所與醫院間電子雙向轉診制度,並與近900家醫療機構及照護單位,攜手打造大臺北地區完整及密切合作的醫療網絡,共同守護民眾的健康。日後,更將醫療版圖擴大至臺灣北中南,服務更多民眾。【上圖:信義區石頭湯啟用提供客製化照護,並結合雲端血壓計,讓民眾定期量測,透過APP自我管理】
在智慧醫院的努力上,北醫大於2017年7月率先引進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IBM Watson for Oncology),2018年更引進IBM華生基因體學方案(IBM Watson for Genomics),進一步提升精準醫療的層次。同年12月萬芳醫院與HTC健康醫療事業部合作,推出全臺首位人工智慧醫療服務聊天機器人「萬小芳」;2019年1月再與HTC打造全球首創多人體驗的「VR衛教診間」,可讓醫師、病人、家屬多人進入同一個虛擬實境空間中,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DM)。【上圖:萬芳醫院張渭文主任(左)帶的患者與家屬示範共同體驗的「VR衛教診間」】
此外,北醫附醫2017年於加護病房全面導入「TED-ICU智能重症照護系統」;2018年推動了自動化檢驗系統,並以「使用人工智慧來建構智慧醫院及健康照護生態圈──從疾病到健康與樂活」,獲科技部補助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補助金額達2千萬元;並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5年內將攜手打造AI醫療創新醫院。
雙和醫院則結合醫療物聯網應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打造了「慢性呼吸道疾病預警系統」。【上圖:慢性呼吸道疾病預警系統可透過穿戴式裝置記錄生理訊號】
北醫更在董事會的大力支持與師生校友共同努力下,全力建設軟硬體。君蔚樓已於2018年6月啟用,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大樓也於12月正式落成。目前正積極興建的臺北癌症中心大樓及精緻質子治療中心,將在2020年完工;雙和校區工程包含教學研究大樓及生醫科技大樓,也即將於今年4月動工,兩棟大樓總樓地板面積23,000坪,與校本部現況等量齊觀,將成為北醫重要的生醫研發基地。【圖:落成啟用的君蔚樓(左圖)及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大樓(右圖)】
回顧2018年,是我們豐收的一年,尤其是六年一度校務評鑑,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也順利圓滿完成。展望2019年,雙和校區工程已經決標,這是北醫創校近60年來最重要的時刻,也是象徵北醫大橫跨臺灣北區的重要里程碑,相信在一校六院全體同仁攜手努力打拼下,克服各種挑戰,為北醫展開嶄新的面貌。
最後,祝福大家事事如意,闔家平安,北醫校務蒸蒸日上!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建煌謹誌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