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再傳捷報,「2021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北醫躍升64名,入榜全球第303名,在國內公私立大學排名僅次於臺灣大學,為本校塑造了國際一流大學的形象。
本校於2019年4月完成的《北醫2030—未來10年願景發展白皮書》中訂出的4大目標,其中國際排名的目標之一「THE世界大學排名350~400名」,在同年9月就已達成;而今年9月更超越目標,往前進階至301~350名。今年初就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兇猛來襲的艱困情況下,這不啻是個佳音,對北醫更是莫大的肯定。【右圖:北醫大2021 THE世界大學排名從350~400名,向前躍進一階至301~350名】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生活型態帶來了劇變,臺灣資通訊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也化危機為轉機,積極佈局健康產業,Bio與ICT結合的生醫電資(BioICT)已成為未來產業的趨勢。為因應外界環境的改變,北醫大的發展策略也需要略為調整規劃為TMU2.0。
除了透過教學、研究、服務、醫療、環境及校務治理面向,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的17項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目標,來實踐本校的社會責任,才能持續發揮北醫大對社會的影響力。此外,在教育方面要培育新世代生醫人才,繼續過往推動執行的面向外,未來3年將著重專業優化、重視跨領域學習與遠距教學,課程也要與產業接軌。【左圖:林建煌校長為2020年5月國際週成果展線上展出錄製致辭影片】【右圖:北醫大國際週成果展以「北醫SDGs實踐方案」為主軸,展示本校醫學教育、教學研究、行政組織、醫療服務等各面向與SDGs相關的執行成果】
在研發方面,要發展居國際領先地位之研究領域,透過拔尖特色團隊、培育及延攬人才、優化整個研究平臺、強化臨床實驗,期待未來至少3個研究領域達世界級水準(白皮書的4大目標之一)。在拔尖特色團隊面向,過往聚焦重點研究特色,已選定4(優勢)+2(新興)+X(潛力)研究團隊,將以其中人工智慧醫療、細胞治療、生醫器材3個平臺式研究,支持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心臟醫學、泌尿腎臟5個疾病導向面的研究,以邁向精準健康並加速發展。
本校已於8月成立「精準健康研究中心」,未來將結合各學院與附屬醫院的資源,以疾病為導向,透過北醫建立的數據處、免疫平臺、組織庫、生物資訊中心等平臺,並以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照護4大面向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軸。【左圖:張文昌董事長(左)、林建煌校長(右)於8月20日為精準健康研究中心揭牌】【右圖:精準健康研究中心揭牌典禮貴賓合影】
在國際化方面,要提升北醫國際影響力,將持續營造國際化教育與學習環境、延攬及培育國際化卓越學術人才、推動國際研究合作及拓展北醫大國際知名度。在醫療方面則要掌握5G+AI發展的新契機,還是要以病人為中心,並結合醫療與資通訊產業,創造醫療的新價值。在產學方面,要完成生醫創新生態系,特別要以產業為導向,過往已完成許多基礎,包括:成立了18家衍生新創公司、校有控股公司、校有公司、創業基金、特色研究中心等,未來要完善北醫生醫加速器(TMU Biomed Accelerator)的運作,建立雙和生醫科技大樓,跟產業共同設立研發中心,設立北醫大創新醫材設計培訓課程(TMU Biodesign Program),完成生醫創新生態系的重要里程碑。【左圖:本校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WRU)簽訂共同研究種子基金合作協議今年正式邁入第5年】【右圖:雙和生醫科技大樓(右棟)預訂於110年10月完工】
北醫創校60年來,於10多年前第一次提出「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定位,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本校勇於創新的經驗已經具備「創新型大學」的內涵。因此在最近的109學年度學校共識營中,我提出北醫將從「研究型大學」轉變為「創新型大學」的發展定位。創新型大學是研究型大學的進階版,即是研究型大學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術創新成果,吸引外部資金開發新產業,加速研究成果的轉化,為產業和社會發展服務,使大學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這些勇於冒險、富於創新的研究型大學稱為創新型大學。
創新型大學特點是具有豐富的創新研究成果和強烈的創業精神,與傳統大學相比具有更強的科研實力、團隊合作精神、快速應對外界環境變化和獲取外在資源的能力、教學與研究更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更為有效的知識轉移。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型大學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最具代表性的創新型大學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如果臺灣大學是臺灣的哈佛,那麼期待北醫的下一個60年將成為臺灣的史丹佛。【左圖:期待北醫的下一個60年將成為臺灣的史丹佛】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建煌謹誌2020/9